注册 会员中心付费方式入会指南

保险专业资源下载网站

0755-21659566
上传资料 在线充值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管理 > 金融风险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以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为例(3页).pdf

[ 摘 要]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要成员,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之中, 更容易受到冲击。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深化, 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风险, 并寻求控制办法, 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为例, 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和办法, 以期降低利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实现净利息收入的最大化。
[ 关键词]  利率风险;敏感性缺口;管理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下, 利率变化给商业银行的成本及收益(净利息收入) 造成的影响。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 利率水平的高低及结构变动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确定。影响银行收入与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资产负债规模及结构, 因此,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很少考虑利率变动对其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及资本净值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 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2002 年上半年, 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8 家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 允许存款利率上浮20%, 贷款利率上浮70% (最多不超过100%)。在此基础上, 2003年试点单位扩大到每省可以选择1— 2 个县市信用社,并且试点单位在不断扩大之中。相对于管制利率, 利率市场化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使得其利息收入产生不确定性, 即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的挑战。
一、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模型
自20 世纪70 年代起, 西方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形成了三种管理技术:第一种是表内管理技术, 即对表内资产负债项目的期限进行比较和调整, 管理利率风险的技术包括以收益为基础的缺口管理技术和以价值为基础的持续期管理技术。第二种是表外管理技术, 指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利率风险的技术。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有:利率期货、利率调期、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等。
由于表外管理技术需要种类齐全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一个运做良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以及发育成熟的法律环境;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 商业银行运用这两种技术的条件尚不成熟。而表内管理技术是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传统技术, 对于证券市场的需求不高。因此, 本论文讨论的重点放在表内管理技术, 尤其是其中的敏感性缺口管理技术上。

你可能正需要这些

立即下载 收藏

如何才能下载资料?

资料信息

  • 更新时间:2017-05-17
  • 资料性质:授权资料
  • 文件大小:80KB
  • 下载次数:0
  • 文件格式:PDF
  • 所需圈币:52
  • 收藏次数:0次
分享到:
新手入门
入会指南 付费方式 新手帮助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法律申明 网站地图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联系QQ:564358161 微信咨询:13049846002 客服热线:13049846002

圈中人客服电话

0755-21659566

周一至周五(9:00-18:00)

Copyright © 2009-2022 深圳市圈中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47908号网站建设:自己人

您是否真的需要安全退出?

确认退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