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文章基于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结合国外实践经验和国内经济金融现状,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带来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得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实现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传导,带来预期效果。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风险;对策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对宏观审慎管理问题的关注,存款保险制度再一次被推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前台。加快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不仅是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银行体系最终走向市场的需要,在中国正逐步放松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之际,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容易引起风险意识下降,并存在诱发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从国外实践看,有较多的失败案例。由此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的风险研究,分析可能引发的风险,探究相关对策,使制度的实施能够切实带来预期的效果。 1.2 创新点及研究思路 1) 在研究内容上,目前我国已经具备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框架也基本搭建完成,因此本文侧重探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可能存在的实施风险和问题,并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配套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2) 在研究方法上,在规范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研究思路见图1所示。 2 存款保险制度概述 2.1 定义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下,国家的金融管理部门为了维护存款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在金融体系内,为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强制(或自愿) 收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一旦投保人遭受风险事故,由保险机构向投保人提供财务救援或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制度。 此外,一些存款保险机构还履行最后贷款人和监管参保机构的职能。 从广义上说,存款保险包括隐性存款保险和显性存款保险。隐性存款保险是指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但是由于政府在以往银行倒闭时对存款人提供了某种形式的保护,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隐形存款保险实质上只是一种心理预期,而不是一种明确的制度安排。显性存款保险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要素、机构设置以及有问题机构的处置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本文研究专指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